平阴县委 平阴人大 平阴政府 平阴政协 平阴纪委
 · 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>>老干部园地>>学海文苑
又闻家乡地瓜香 侯家赋
来源:  发布日期:2017-10-09

又闻家乡地瓜香

 

前几天,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,并在亲戚邻居家轮番住了几天。临来时,同族的大爷爷特意到山上的地瓜地里,给我刨了一大袋子地瓜,足有七八十斤重。大爷爷对我说: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,知道你从小就新欢吃地瓜,你若不嫌弃,就带上这些地瓜吧。我没有施化肥、没有用药浸泡,是原汁原味、地地道道的咱家乡传统特产。

 

看到这袋子个个表面光滑、顶部和尾部都还冒着白水、又大又圆的地瓜,唤起了我对地瓜的深深回忆,又闻到了那纯正、香甜可口的地瓜香,久违了的地瓜味又一次袭上了心头。

 

老家住在三面环山的平阿山区,村里的大部分地块都分散在山坡或高岗上,再加干旱少雨,很适宜种植地瓜。地瓜是我们村里所有人口的主食,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吃地瓜长大的。 我出生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,当然也是靠吃地瓜才让我活了下来。

 

从刚刚蹒跚学步开始,我就随着祖辈和父辈们到地里栽地瓜、拔草、翻秧、刨地瓜、晒瓜干。老家种的地瓜分春地瓜和夏地瓜两种。春地瓜一般都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就开始建芽子炕。把地瓜排在炕里,浇上水,上面蒙上一层细土。原来是烧火加温,后来就都用塑料布盖住,四周都用泥巴压住,以免透风,这些都叫做“养芽子”。大约一个月后,地瓜芽子开始长到三四十公分,就开始“放风”,也就是让地瓜芽子在炕里先见见阳光,大约五六天后,等芽子老棒了,能适应阳光和抗风了,就可以栽种了,这是春地瓜。

 

春地瓜长得时间比较长,接受阳光多,从四月份开始栽种,直到八九月份才开始收刨,大约要经过五六个月的时间,一年只有一季,亩产一般在三四千斤左右,土壤比较好的地块或者是赶上当年的雨水较多、施得肥料再多些,亩产可达到六七千斤。春地瓜主要是切晒瓜干。等瓜干干透后,便可以收藏起来,用作冬季和春季的口粮。蒸干粮、熬糊粥都是地瓜干。那时家家都会有大囤小囤、大缸小缸的地瓜干。

 

夏地瓜栽种就比春地瓜容易、省事多了。夏地瓜不用单独育苗,只是等到麦收以后,用当年小麦收割完的地块来栽种。秧苗则是在下地瓜长出的秧蔓上截取,没有根须,很好成活。夏地瓜的产量不如春地瓜高,一般就是在二三千斤左右。所结出的瓜大多都是细长型的,淀粉量不如春地瓜高,但糖分含量高,肉质细嫩、甜软软的,口感好。收刨以后,大多是存放在地瓜窖里。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地瓜窖,每年存放都在四五千斤左右,是冬季和来年春季的主食。还有就是留用做来年养地瓜苗用。

 

到了冬季多是农闲季节,人们的主食就是喝地瓜糊粥、吃地瓜面窝窝头,再加每年还都种些胡萝卜,两样放在一起,多数人每顿饭喝上两碗地瓜、萝卜糊粥,就能够过去了。年轻人不行,感到光喝地瓜、萝卜糊粥不耐饿,还要再吃上一个或半个地瓜面窝窝头。甜甜的地瓜,散发出诱人的香气,口感很好,让人胃口大开。家境好的,也就是再炒点白菜、水萝卜。条件不好的,就切上一大碗咸菜,一家人围着这碗咸菜,你夹一根,我来一筷,也就感到很满足、很快乐。一日三餐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人们没有挑剔,没有嫌弃,更不感到厌食。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家乡为地瓜编出的一段顺口溜:说地瓜,道山芋。山芋真是好东西,能充饥,能健体,男女老少都欢喜。一块地瓜捧在手,热乎乎的乐坏了没牙的。

 

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我考上了一所离家20多里地的高中,需要住校。那时我们村的学生带的口粮和其他村庄学生的不一样。我们大多数都是地瓜制品。而别村里学生带的多是用五谷杂粮兑起来做成的“卷子”或馍馍。可我们没有自卑,更没有攀比。春天和夏天就带地瓜面窝窝头,外加一瓶子咸菜,就是一星期的口粮;秋天和冬天,地瓜下来了,更是为了节省自己家的烟火,干脆都带生地瓜,连咸菜也不用带了。地瓜用各式各样的网兜装上,自己做好记号,放在蒸笼里,学校伙房的师傅给蒸熟了。每到开饭的钟声响起,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的涌向伙房门口,辨认拿取自己的干粮或地瓜。热气腾腾的地瓜香味,伴随着阵阵清风,四处飘逸,令人馋涎欲滴。同学们在一起吃饭,有说有笑,大家吃的又甜又香。有时别村的同学还用他们的干粮换我们的地瓜吃呢。一连两年,我村的学生没有一个说苦的,没有一个感到寒酸的,更没有一个辍学的。那些年,我们村的学生考上高中、大学的人数最多,学习成绩也都在班级里数得着。有一次,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开玩笑的说:地瓜能够开发智力、强体健脑。你看咱们班学习成绩好的,都是吃地瓜最多的。老师的话,引得全体同学对我村的学生投出赞许的目光。

 

地瓜是我们村里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主食,吃法很多,做法不太讲究。村里人除了用它当做主食以外,还经常变着法吃,用以改善生活。有两种吃法更诱人,更具有风味:一种是土窑焖地瓜,一种是油炸地瓜片。那时没有电烤箱、没有卖烤地瓜的。要想吃焖地瓜,就在荒野外的地里或者是地堰上挖出一个圆坑,留出一个口子,好填送柴火,上边则是用比算盘子大点的鹅卵石或是地里的坷垃砌成圆型塔状,然后用甘草或秫秸把这些鹅卵石或坷垃烧红,然后,把草灰扒出来,先把烧红了的鹅卵石或坷垃的顶端捣下去,在坑里铺好底,再把地瓜和鹅卵石一层层的铺上,最后,用土盖上。大约一小时左右,就可以扒开吃了。还有的农家就是在做完饭或者是摊完煎饼后残留的柴火灰里,埋上几块地瓜,都能把地瓜焖熟。这种焖熟的地瓜,口感极好,味道香甜,很受人们的喜爱。

 

那时因为生活贫困,人们的食用油都很少,油炸地瓜片很不常做,也很少吃上,只是到年关或是有重大喜事的时候,人们才会切上几块地瓜片,挂上面糊,放到油锅里炸熟。这种方法炸出的地瓜片又甜又酥,香气扑鼻,令人胃口大开。

 

香甜的地瓜养育了我村里一代又一代人,村里的人对地瓜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技术的发展,我们村里的地瓜也是名扬四海。前几年,村里就充分利用地瓜的优势。搞起了地瓜深加工:提取地瓜淀粉、制作地瓜粉条。我们村的地瓜淀粉已经销往国内外,粉条打入了北京、广州、哈尔滨等大城市,成了星级酒店的美味佳肴,很受消费者的青睐。以前靠地瓜充饥度日,现在竟用地瓜发财致富。村里很多家庭的新房、购买的汽车、三轮车、现代化家具等等,都是靠地瓜的种植和加工挣钱得来的。

 

从老家回来,我就在家里做了一个“地瓜宴”:糊粥里切上了几块地瓜,还特意用油炸了一大箩筐地瓜片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的津津有味。81岁的老母亲吃着甜软软的地瓜,乐的合不上嘴,一个劲的说:好久没有吃上家里的地瓜了,今天吃顿地瓜,好像又回到了老家,找到了以前的感觉。邻居家四岁的萌萌吃了油炸地瓜片,感觉没有吃够,硬缠着他奶奶到我家要了几块地瓜,让他奶奶再给他炸地瓜片。

 

家乡的地瓜特别香、特别甜,我愿家乡的地瓜香飘万里,永存心头。

 

老干部联络员 侯家赋

 

·上一篇:
·下一篇:清平乐《秋韵》 刘同芳
版权所有:中共平阴县委老干部局  ICP备案号: 鲁ICP备05035507号
主办:中共平阴县委老干部局  地址:平阴县府前街25号  邮编:250400  电子邮箱: pylgbjyw@163.com
设计规划、开发维护:平阴县信息网络中心